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報告組 彭尹(97007056)第九組 兒童期疾患

改寫摘要
不論是心理動力、行為、認知或是兒童疾患的神經生物學理論等大部分的心理學理論,皆認為童年經驗和發展對成年人的精神健康非常重要。大多理論也認為,孩童比大人更容易改變因而特別適合接受治療。早期的研究其實很少關注兒童方面的疾患,但是近年來兒童相關研究有顯著增加。普遍兒童期疾患分為兩類-外化性疾患、內化性疾患。外化性疾患多為外化的行為,而內化性疾患則多為向內聚焦的經驗。

我的感想/心得/疑惑
在尚未學習到這章以前,我都以為兒童的疾患只有過動和自閉,但是看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有許多的疾患也會歸在這裡。而兒童期疾患也往往歸類在天生的因素,而無法在病因這方面找到明確的方向。而母親在懷孕時如果濫用藥物也會導致幼兒容易罹患兒童期疾患。
而在治療方面,除了一般的藥物治療,還有如興奮劑等等,當然還有一些介入的治療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到底該如何確切有效率的幫助到這些小孩子是我們要思考到的。

學到這個,對我會有什麼影響?未來我可以怎麼運用它?
其實兒童期疾患還蠻重要的,畢竟有時候每個小孩子都是父母的結晶,學習到這個可以了解到,我們應該要正視這個問題,然後利用治療的方式讓他們回復,而不是用一些傳統民間或是不科學的方式去幫助他們。

問題:
有一天你去親戚朋友家拜訪,家中的小孩一直蹦蹦跳跳的彷彿一刻都停不下來,而你的親戚跟你說,不知道是不是過動兒,那你該怎麼跟他解釋”比較好動”和”過動兒”的差別呢?而你又會在其他方面給予哪些協助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