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第八組 anxiety disorders 97007025 鄭鈺霖 學習札記

原文摘錄/改寫摘要
焦慮性疾患廣泛來說,是指當人對特定事務、人或場合所產生的焦慮是過度且不合宜的,並伴隨生理上的不適及神經過度亢奮。在DSM-IV中將焦慮性疾患依其特性分為七種主要診斷,分別是:特定對象畏懼症、社會畏懼症、恐慌性疾患、廣泛性焦慮疾患、強迫性疾患及創傷後壓力疾患。其中每種疾患在DSM-IV中皆有其症狀及條件。特定對象畏懼症是因出現一個特定物體或情境而導致的過度害怕。社會畏懼症是驚恐於別人檢視自己的社交情況。恐慌性疾患則會經常恐慌發作且無關特定事件。廣泛性焦慮疾患則過度擔心日常生活的小事。強迫性疾患則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或意志,需要一再重複特定行為。創傷後壓力疾患為對一壓力源有非常強烈的壓力反應。

我的感想/心得/疑惑
在讀完這麼多種關於焦慮性疾患的診斷、症狀、類型後,讓我覺得其實很多症狀在一般被認為正常人的身上其實也常會看到,會許不該說旁人明顯的”看到”,而是每個人在讀完這些相關文獻後,或多或少都會認為自己符合其中某一個或多個疾患的診斷症狀,我也認為除了創傷後壓力疾患外,其他種的焦慮性疾患的描述中似乎都會看到自己的影子,不同的只在於診斷的標準,我的症狀沒有符合疾患的病人來的”誇張”,通常定義為病態或稱為非常態的症狀都要對其個體的生活機能造成危害,還好我的症狀雖有卻不足以危害到我的日常生活。我也有過對某一事件極端恐懼的經驗,那種找不到原因去害怕的及端恐懼本身比事件更令人畏懼,有了這層體悟就不難想像為何有些會引發個案焦慮的為焦慮這件事本身而非外界的刺激事件。我也思考過最近一次感到壓力的場合,其實也只是在一群人面前打報告,那種緊張感會使我感到手足無措,明明只是小小的問題卻也搞得我有點微顫,我想會感到焦慮是因我對自己的文書處理能力很沒信心,但在自己獨自處理時可以慢慢摸索,但在一群人面前時這種無力感會被放大檢視,有些沒耐心的同學或許會無心的揶揄幾句,在進一步思考,或許我真正害怕的事受到別人的奚落和指責甚至是暴露自己的短處,這使我聯想到這或許是從小家庭成員帶給我的影響,我害怕被人指責或揶揄的最早經驗也來自父母,說來諷刺,這或許是至親的影響力吧!事件本身並不足以引起我的焦慮,我焦慮是受旁人影響,越是親近我的人越是會傳達這種心情,我焦慮於他們的負面情緒而不僅僅是焦慮。

提出問題
由我的心得中,我提出一個疑問,焦慮是否本身成因並非看似引發的事件,而使因為個案長期以來將事件與其他心情(旁人)做連結,是否所有的焦慮性疾患都可以從此角度來看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