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劉懿慶 (97007009) 第八組 焦慮疾患

原文摘錄(改寫摘要)

所有的焦慮性疾患依樣都有過高或經常性焦慮,每一種疾病都由不同組成與焦慮或害怕相關的症狀所定義,包括:特定對象畏懼症、社會畏懼症、恐慌性疾患、廣泛性焦慮疾患、強迫性疾患、創傷後壓力疾患、急性壓力疾患等。半數以上罹患某種焦慮性疾患的人,終其一生會符合另一種焦慮性疾患的診斷標準,焦慮性疾患和其他疾病也有高度共病性。性別和文化與焦慮性疾患發生的風險息息相關,也和一個人發展某些特殊症狀有關。治療方式依不同病症而不同,大致包括:藥物治療、行為與認知治療、暴露治療等。

 

我的感想/心得/疑惑

焦慮性疾患是精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類,生活中自然而然與此病人接觸的機會增加。他們的過度焦慮與恐懼讓我好奇,只要是人難免會害怕或擔心某些事物,但我們的想法會克制這樣的焦慮,或者會避免自己與此接觸而降低害怕。焦慮性疾患的病人似乎會有永無止境的恐懼焦慮,雖說是為了對抗壓抑下來的衝突而產生的一種防衛,但這似乎不能論及所有的焦慮性疾患。例如創傷後壓力疾患是符合剛剛提到的壓抑衝突而產生的一種防衛,個案經歷或目睹一個事件,包括死亡威脅、重傷害,或是身體完整性的威脅,會造成極度害怕、驚恐或無助感;但像是畏懼症,它是一種強烈不理性的害怕,進而干擾到個體的功能,我很好奇它病發的原因,是生理或是心理?那又是一個如何的機轉?恐懼與焦慮的程度可以達到怎麼樣的巔峰?

 

我感到(如:悲傷),因為這讓我聯想到什麼人事物?

忘了在哪一堂課,老師曾播放焦慮性疾患相關教學影片,希望我們能有初步的認識。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強迫性疾患的案例,她是一位四十來歲的婦人,有強迫刷牙的行為,她在那段刷牙時間內須刷二十幾次的牙,亦即擠二十幾次的牙膏,因此每天洗澡家刷牙的盥洗時間都超過兩個小時。那是一個令我相當震驚的案例,此婦人也知道自己行為不合宜,想改近卻又無能為力,照片中的牙齒已變為原來的2/3,甚至1/3。最後在接受治療的過程,治療人員須在她盥洗時間等在門外,每隔一段時間提醒她,如果超過時間便會進到浴室禁止繼續刷牙的行為,那幕治療人員請她不要繼續刷牙,甚至半拉半拖的將她帶離浴室,令我感到很衝擊也很難過,一個這麼想改進的人為何無法靠自己的意念辦到?這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即使後來在治療人員的協助下漸漸獲得改善,又有多少的人處於這樣的狀態下?

 

提出問題

請分別描述恐慌性疾患及畏懼症的症狀定義,以及兩者之間的分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