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李羿潔(97007049)第三組 焦慮性疾患

李羿潔(97007049)第三組 焦慮性疾患

【原文摘錄/改寫摘要】

        根據DSM-IV-TR,焦慮性疾患分為以下幾種:畏懼症(特定對象畏懼症、社會畏懼症)、恐慌性疾患(分為是否有伴隨懼曠症)、廣泛性焦慮疾患、強迫性疾患及創傷後壓力疾患(與急性壓力疾患)。焦慮性疾患的罹患率可能會因性別差異或文化影響而有所不同。

除了各種焦慮性疾患間會出現共病的現象外,和其他疾病也會有高度共病性。可能因遺傳上的脆弱性、大腦恐懼迴路與神經傳導物質的活動、行為抑制性與神經質、認知因子、社會環境中的負面生活事件等危險因子,增加罹患一種以上焦慮性疾患的機率。

焦慮性疾患主要的治療方法為暴露治療(系統性減敏感法與模仿)、認知治療與行為取向、藥物治療(苯二氮平類藥物及抗憂鬱劑)。然而,相異的焦慮性疾患會搭配不同的治療方法,可能單獨使用或兩者整合的治療方式,藉此達到最有效的結果。

【我的感想/心得/疑惑】

以前就常從新聞、電影等傳播媒體得知「強迫症」這名詞,其中又以「洗手」最具代表性。強迫性疾患的患者,本身能理解自己的強迫性意念或強迫性行為是過度或不合理的,且明顯地造成他的痛苦,但還是無法獨自改變。若不瞭解相關病症者,或許會對焦慮性疾患患者的行為感到不可思議、置之不理,甚至嫌惡。然而,當我們做出這些行為時,卻沒有考慮到這些舉動可能會造成他的病症更加惡化。當身邊的親友們,出現類似焦慮性疾患的症狀時,我們應多加注意及關心,並且給予支持。然而,情況有點不對勁時,可能就需要陪同他去接受醫師診斷,配合醫師的治療的方式來幫助他們一同度過。

【我有這樣的感想/心得/疑惑,因為我聯想到什麼人事物?】

        在我高三那年,同時面臨課業及升學等壓力,我開始會去撕嘴唇上乾裂的死皮,甚至可能會有流血的情況發生,其中又以讀書的時候最為嚴重。當我父母及朋友看到我的嘴唇,都會一直嘮叨或翻白眼,他們都懷疑我有強迫症的傾向,然而,當時不論是我本身或他人,對於強迫症這名詞並沒有太多的瞭解。直到升上高中,老師在課堂上剪了「哈拉猛男秀2:歐亞種馬(Deuce Bigalow: European Gigolo)」電影片段給我們觀賞,片中的女主角Eva是位患有強迫症的個案,具130個症狀。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當Eva開始有怪異的動作產生時,男主角為消除她的尷尬,便會模仿她的動作,甚至誇大。課程結束後,老師便要我們針對此症狀作討論,那是我第一次深入研究它。若我們周遭的人,有類似焦慮性疾患的症狀出現時,我們應效仿男方,盡量消除他們的困窘,從旁支持及鼓勵。即使那是你不認識的人,也不要投以異樣的眼光。

【提出問題】

若你隔壁搬來一位新的住戶,你和他從未交談過。某天,你無意間注意到他多次重複來回檢查自己家門是否有鎖好,且花費多時在這件事情上。長時間觀察下來,你發現他可能罹患焦慮性疾患相關症狀。另外,也發現即使有人想上前攀談,他會迴避他人的目光,且幾乎不與他人相處,那麼你會主動去關心他嗎?若會,你會用什麼方式幫助他?試著描述你的具體作法及步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