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楊景騰 97007033 第8組 焦慮性疾患

摘要

焦慮性疾患(anxiety disorders)在DSM-IV中被細分為很多種類型,簡單的可分為:畏懼症、恐慌性疾患、廣泛性焦慮疾患、強迫性疾患、創傷後壓力疾患。焦慮性疾患都有相同的一點就是會有高或是經常性的焦慮,而每種類型的疾患則有其特有的狀態或是病徵。畏懼症的DSM-IV定義為對某特定物體或情境的一種過度不合理性恐懼,是由於某特定物體或情境的出現或是預期出現而產生恐懼。恐慌性疾患與畏懼不相同的是,發作的原因和特定物體或情境無關,而是擔心有更多恐慌的症狀發作。廣泛性焦慮疾患的主要特徵為:不停的擔心,且會擔心過度、無法控制。強迫性疾患很常見的特徵為:控制不住自己的衝動會不停的去作同一件特定的事。創傷後壓力疾患為,患者經歷過創傷後當面對壓力時會有劇烈的反應。

 

感想

焦慮性疾患時常成為關精神疾患類型的電影題材,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強迫性疾患,曾今有個眾所皆知的畫面,就是有個人不停的洗手,而他自己還是覺得自己的手很髒。像是這類的患者有時候是很令人擔憂的,因為你從來無法預測當一個人是很恐懼、慌張時會做出什麼衝動的事情來,像是當強迫性疾患患者病發時不停的拿刀割自己。此外有些雖然不會立即的危害到生命安全,卻也會造成患者個困擾,像是廣泛性焦慮疾患患者遇到他所擔心的事情時,就無法去完成接下來該做的事,而會停頓在那裡。還有一些是畏懼症的患者,他們因為對特定的物體或情境感到恐懼,因而不敢與外界接觸,造成他們在特定的事物或情境上會逃避,而無法像普通人一樣的生活,我覺得這類患者都需要特別的治療,像是認知治療,來幫助他們克服恐懼、不再逃避,並帶讓他們勇敢的去嘗試接觸事物。

 

因為什麼我會有這些感想?

現今社會上的生活壓力大,壓力大容易使人產生焦慮、慌張與擔心,不停的累積後會造成焦慮性疾患,所以我們應該想想該怎麼幫助社會大眾降低他們的壓力,並教導他們面對和處理壓力,以降低人們得到焦慮性疾患的可能性。對於已經有焦慮性疾患的人我們該做的事是瞭解如何與他們相處,並設法解決他們的困擾。有很多焦慮性疾患患者可以透過接受心裡師來治療他的疾病,像是畏懼症可以用認知治療。在這邊有個問題想問:像廣泛性焦慮疾患、強迫性疾患屬於慢性的精神疾患,接受治療的時間也需要花長的時間,有沒有提高其治療的效率,讓病患不用花這麼長的時間治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