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第一組 精神分裂症 報告組-97007050-李緒智

原文摘要
美麗境界,取材自諾貝爾經濟講的得主納許羅精神分裂的故事,電影中演出了它由走在它發病之後,遊走在精神分裂症的世界以及正常人的世界,以及他的家人陪伴在它身邊的心路歷程。透過電影這個通俗文化的方式,讓大種對精神分裂症有所認識。
在美國中,約有人口總數1%的人罹患精神分裂症。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地區也都會發現這個很常見發生,也很常被誤會的精神疾患。


感想
或許是受到各種媒體的濫用,又或是受到娛樂電影小說題材的影響,一開始跟大部分的人一樣我也誤會了『人格分裂』與『精神分裂』這兩個疾患。雖然兩者的名稱中都有分裂一詞,但性質卻大不相同,這是我認為應該要讓多數人都能夠清楚了解的地方。
先前,我認為我也是那一群『不了解精神分裂症,同時也對他有很多的刻板印象』的一群人,覺得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都是缺乏生活社交的能力,沒有辦法正常的跟他人對話,他們腦中的世界一定是外人無法想像的樣子,簡單來說,我會在他們身上貼了『生人誤近』的標籤。這幾點在上課看過影片後,也輕易的推翻了我這些沒有根據的成見。或許在表達的能力上面,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沒有辦法像普通人一樣的流利順暢,但是我可以看見他們仍然有能力表達真實的自己。這不禁讓我想到如果患者仍能正常的表達自己,為什麼大眾對他們依舊有偏見、不正確的觀點?我猜想是因為,患者本身認為『說了也不會有人願意相信我』,或是懼怕被他人視為異端的那種感覺,正因為缺少了能和大眾有效溝通、了解彼此的機會,所以才產生了如此多的誤解。另外社會上的各種文化習俗、宗教信仰,我覺得也是造成大家對精神分裂症有負面感受的因素之一,對這些病患套上了不可証偽的牽強的理由,使得他們的症狀行為被視之為怪力亂神所為,放大誇大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狀,讓患者想要能夠解釋的機會更是蕩然無存。
思考歷程的回顧
雖然說,精神分裂症在現代可以透過藥物的方式來治療病情。但是,仍然有讓人難過挽惜的事情是,要讓這個疾患痊癒是有難度的事情,甚至多數的患是連控制患情都有困難。撇開各種書本、或是各種資料的說法,我相信一但對精神分裂症有了較為健全的認識之後,大眾心中應該都會有『這個疾患,非常的需要關心患者,跟他們建立起信賴關係,用心的陪伴接觸他們』這樣的想法。


問題討論
雖然我們知道許多有關精神分裂症的臨床描述與病因學,但是精神分裂症卻沒辦法完全治療。請敘述,若在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時需要注意的問題,以及有關該問題的治療方式的細節。
提示:通常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缺乏病識感,因此並非所有的治療方式都適合各種精神分裂症患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