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推薦~張湘凌 (97007061) 第9組 人格疾患 最值得探討與深思的 from 蘇嘉甯(97007048) 第3組

對於湘凌所提到共病現象,如:人格疾患通常與憂鬱症或焦慮性疾患合併發作、分裂性人格疾患與精神分裂症相關,且常見與畏避性及妄想性人格疾患有共病現象。其實關於DSM-IV-TR手冊上所提及的共病現象,會讓人好奇兩種疾患之間的關聯性究竟是什麼,是有什麼因子讓兩者一起併發?還是他們其實是可以分類於同一疾患,DSM-IV-TR手冊分類太細而造成兩種疾患被稱為有共病現象?還是其實彼此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呢?這目前也是很多學者好奇的,仍需要更近一不累積研究資料以慢慢推論。我想回應關於相凌認為共病現象有因果存在的想法,或許可以參考素質─壓力理論(Diathesis- Stress Theory),其說明人的先天體質與環境壓力會成為人的脆弱因子,當遇到重大事件時,可能會引發疾病。依據此理論說明人格疾患患者天生就有天生的人格脆弱,若是環境壓力促使患者的相關人格行為或認知變得更極端,可能害怕/焦慮類型的人格就會引發焦慮性疾患或憂鬱症。此理論或許可支持其看法。

 

再者,依素質─壓力理論來看,會贊同她對家庭的看法:環境對一些個案來說是很關鍵的。看完課本上介紹的個案因為家庭缺乏溫暖,在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或許是因為其本身反社會性人格,但也有可能是學習父母的行為或是想發洩憤怒而有傷害自己的行為,如吸毒等,因此葬送其大好前程是很讓人難過的,現今社會這種現象層出不窮,或許是值得社會大眾去深思的議題,並應該提出方案以嘗試解決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