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王千維 97007040 第一組 身體型疾患和解離性疾患

原文摘錄/改寫摘要

        身體型疾患,就廣泛的定義來說,生理因素是肇因於心理因素,再定義的更狹窄一點,就是指個體覺得身體不舒服,但卻找不到生理上的病因,而這些疾病無法自主控制,也不是個體故意造成的,身體型疾患包括身體畸形性疾患、疼痛疾患、慮病症、身體化疾患、轉化性疾患;而解離性疾患的定義,是以意識或記憶瓦解位基礎,而更精密的記憶測驗指出,個體在沒有意識的情況下所分享的資訊,以及許多人只會在治療開始後才會出現症狀。

 

我的感想/心得/疑惑 

        老實說,自己覺得身上滿是病痛,卻找不出任何實質上的病因跟病狀,這可能比真的身上有傷還痛苦吧,因為這樣的人,除了要忍受身體上的傷痛(心理覺得),還要去承受「我明明身上有病,為何都找不出我哪裡有病」的困惑,所帶來的痛苦,就拿身體型疾患中的其中一種─身體化疾患來說好了,患者一直反覆抱怨身體不舒服,但是沒有明顯的生理解釋,且患者持續尋求治療。這是多痛苦的一件事,我相信患者應該是心死會大於身體上所承受的病痛吧,「沒人能幫助我」、「明明是身體上有病痛,他們為何把我送去看精神科醫師」、「我是真的身體不舒服阿」等內心排山倒海來的疑慮,不斷的累積,這樣的困惑所帶來的痛苦壓力,並非我們能想像,我們能做的只是想盡各種辦法,幫助他跳脫出那充滿著疑慮與困惑的痛苦漩渦中。

 

我會有這樣想法是因為我聯想到.

        讀完這個章節後,依照課本敘述的症狀,我立刻聯想到某些老年人….明明就沒什麼病,也會每天去醫院找醫生報到,並領藥回家吃,雖然這或許是他們平常的休閒,但總覺得這樣會影響到真正需要的人,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曾經再電視上看到一個訪談性節目,它那天的主題是「我有病,怎麼大家都說我沒有?」,其實他那集的重點是請來賓敘述一些,有時會莫名的感覺疼痛,但卻查不出原因的經驗分享,並且有專業醫師在旁解惑,他當時說了一堆專有名詞,我當時聽不太懂,只知道聽當時的來賓所敘述的過程,我覺得他們有那種感覺時一定覺得很煩、很想那些感覺快快消失,當時的我,還邊聽他們的痛苦經歷邊想像,若換作是我碰到這樣的事情,我會怎麼做,我當時心中只有一段話「我真的無法想像那是多麼痛苦的事阿」。

 

問題

作為身體型疾患患者的主治醫師,除了將治療交電放在認知行為治療與使用抗憂鬱劑的藥物治療外,是否還能使用其他諮商相關的方式,是患者更能敞開心胸接那你的治療?有的話,是說明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