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楊宜綸(97007035) 第五組 身體型疾患與解離性疾患

原文摘錄/改寫摘要
‧身體型疾患:根據DSM-IV-TR,身體型疾患可分為身體化疾患、未分化身體型疾患、轉化性疾患、疼痛疾患、慮病症及身體畸形性疾患。患者常會抱怨身體疼痛或不適等狀況,並且出現明顯生理不適的現象,但醫生卻無法診斷出確切病因。而這些症狀又常與患者的情緒因素或壓力經驗有關,故又稱為身心症。

‧解離性疾患:解離性失憶症、解離性漫遊症、解離性身分疾患及自我感消失疾患皆為解離性疾患在DSM-IV-TR的主要分類。解離為一種自我調適的心理防衛機制,當患者經歷重大創傷或壓力事件後,常藉著逃避反應來保護自己。其主要症狀的特稱為記憶、認知、情緒、意識失去完整的功能,嚴重的影響了生活、社會關係、職業等重大功能。

我的感想/心得/疑惑

以身體畸形性疾患為例,在尚未接觸變態心理學時,我並沒有想過如果人一直過度的在意自己身體外觀的缺陷,會造成重大的痛苦或甚至嚴重影響到情緒、職業、人際關係等日常生活功能。尤其女性對於外觀不滿意的程度高於男性許多,不僅會極盡可能的遮掩認為有缺陷的部位,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整形似乎不再是令人驚呼的話題。過度挑剔自己外觀的小瑕疵反而會容易導致自身的低自尊、社交行為減少、追求完美,更甚者還會出現自殺的可怕念頭。也因為如此,有些整型醫師會要求病人在整形前先去找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進行諮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去檢視病人是否為身體畸形性患者。就算不是,也能夠先幫病人進行良好的心理建設及準備;如果及早發現病人有疑似身體畸形性的症狀表現,則可及早治進行治療。

我有這樣的感想/心得/疑惑,因為我聯想到什麼人事物?
在新聞報導上經看過幾則類似的新聞案例,某人因朋友開玩笑說他的臉很大、肩膀太窄而開始不斷的照鏡子,在意起自己原本沒有特別注意的外觀問題。不管家人或其他有人如何稱讚他或安慰他都無法令他感到心安,在接受了整形手術之後仍舊不滿意自己的外型,甚至比以前更為挑剔、更為嚴重,常陷入沮喪的低落情緒。最後家人觀察到異狀後便將他帶到精神科就醫。在此案例中,我認為該患者是幸運的,因為有些整型的患者常會被誤認為單純的愛漂亮,忽略了他們內心的真正想法。當然不是說整型不好,而是如果我們平時就能夠多關心身邊週遭的朋友,以讚美的方式取代批評,即使有人罹患了該疾病也要先對病情有所了解後,給予適當的支持及鼓勵,達到好的療效。


提出問題
當今社會常過度強調樣貌或身體外觀的重要性,甚至也有出現了歧視胖子或長的不好看的人的例子,不僅造成患者們不斷檢視自己外觀上的缺陷,更嚴重影響了他們的憂慮情緒。假如你是一位心理師,遇到了這種身體畸形性疾患的患者,你會運用哪些治療來幫助你的病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