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彭尹 97007056 第九組 人格疾患

原文摘錄/改寫摘要
人格疾患有以下的分類
1. 類群A(妄想性、類分裂性、分裂病性)
2. 類群B(邊緣性、做作性、自戀性、反社會性)
3. 類群C(畏避性、依賴性、強迫性)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其實一個人當患有人格性疾患時,往往會伴隨著其他疾患一起出現。而也因此發展出一套多連續向度而非類別診斷的方法。而重點是人格疾患「共病」性讓他變成一種特別的存在。因為當患者罹患人格疾患時往往會因為反社會性而伴隨著其他如重鬱等等的症狀。

我的感想/心得/疑惑
根據DSM-IV上總共有三大類群的十幾種不同的人格疾患,有些不同的人格疾患但是卻有著相類類似的一些症狀會出現。而且往往又會伴隨著許多不同的疾患出現,因此要對一位人格疾患的患者下診斷是具有相當的難度的。
而在講到原因時,其實我覺得基因問題真的不大,反而我會覺得生長環境等等反而是很重要的,因為許多人格疾患的出現是因為生長環境(如:父母患有人格性疾患、未妥善照顧好小孩等等)也是很容易就造成了這種問題。

為什麼會有這些感想
因為在裡面的個案有提到,所以讓我聯想到這些,因為裡面寫的可以清楚看到家庭的影響是非常重要而且影響力超越許多其他變因,不管是家庭中的酗酒、抱怨、吸毒等等都是會讓小孩子走上人格疾患的變因

提出問題
當患者的家庭背景是十分複雜且雜亂,且被認為是因為家庭因素而導致患者產生人格疾患時,我們該去如何幫助患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